在繁华的北京城中,有一处充满艺术氛围与创新活力的地方 ——77 文化创意产业园。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,镶嵌在东城区美术馆后街 77 号,散发着独特的文化魅力。
77 文创园的前身是北京胶印厂,这座历经半个世纪风雨的老厂房,随着原有产业的变迁逐渐沉寂。然而,在时代的浪潮中,它迎来了新的机遇与使命。2012 年,改造工程正式启动,秉持着保留工业遗址风貌与融入现代文化元素的理念,2014 年 5 月,77 文创园以崭新的姿态正式亮相,成为北京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一抹亮色。
步入园区,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融合了工业风与艺术感的建筑群落。原有的厂房建筑结构得以保留,厚重的工字钢柱列、暗红带锈的钢板,诉说着往昔的工业辉煌,而精心设计的涂鸦、艺术装置,又为这里注入了鲜活的文化气息。中央的 77 剧场是园区的核心建筑,这个长 23 米、宽 14 米、挑高 7 米的 “黑匣子小剧场”,最多可容纳 260 名观众。其独特之处在于,东侧墙壁的三扇大门能够完全打开升起,将四面封闭的剧场转变为三面开放的空间,与周围的红砖广场融为一体,打破了传统剧场空间的束缚,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观演体验。
77 文创园以戏剧影视为主题定位,构建了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。除了 77 剧场,园区内还设有大小排练厅、戏剧讨论室等配套空间,满足了戏剧创作、排练、演出的一系列需求。这里吸引了众多知名企业的入驻,贾樟柯工作室带来了电影创作的独特视角与深厚内涵;无用生活空间传递着对生活美学的追求;单立人文化则在喜剧领域不断创新,为观众带来欢乐。这些企业相互协作,形成了良好的产业集聚效应,推动着戏剧影视产业的蓬勃发展。
在文化活动方面,77 文创园更是丰富多彩。2016 年 6 月至 7 月,盛大举办的 “77 文创生活节”,涵盖了音乐、舞蹈、戏剧、旅行、美食等多个领域的 40 余场文艺活动,为市民提供了一场场文化盛宴。此外,两岸小剧场艺术节、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部分演出单元等重要文化活动也在此举办,提升了园区的文化影响力,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爱好者。
不仅如此,77 文创园在城市更新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。它是北京老旧厂房腾退利用、文化赋能城市更新的典型代表。在东城区积极利用老旧厂房建设文化产业园区的大背景下,77 文创园的成功转型,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。如今,东城区已有 42 处文化产业园区,总面积超 73 万平方米,入驻企业超 5000 家,77 文创园成为其中的佼佼者,带动了区域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。
77 文化创意产业园已成为北京文化产业的一张亮丽名片。它不仅为戏剧影视从业者提供了优质的创作与展示平台,为市民带来了丰富的文化体验,还在城市更新进程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未来,相信 77 文创园将继续秉持创新精神,在文化产业的道路上不断前行,创造更多的辉煌。